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建设“一流干校”行动计划(2017-2021年)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工作在新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新起点上加强干校工作顶层设计与制度保障,现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方针政策和中华全国总工会《2016-2020年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以为党政分忧、为工会服务、为职工服务为抓手,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过硬、群众观念牢固、工作作风严谨、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工会干部队伍。为广东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发展,为实现金沙4399js网站省“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定位
1.办学理念。以人才培养为立校之本,工会理论研究为强校之路,服务职工为兴校之策。
2.办学水平。教育培训理念一流,培训手段和方法一流,管理服务水平一流。
3.办学特色。注重问题导向,聚焦劳动关系及工会工作一线,突出工运特色、改革特色和广东特色,做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工会干部培训,将干校建设成为工会系统的“党校”。
三、总体目标
全面“补短板、冲一流、强特色”,做好工会干部培训排头兵,出经验、出成果,进入全国工会干部教育系统的第一方阵。
四、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培训条件
1.实施天河校区微改造、微提升工程。突出培训主阵地的功能定位,丰富内涵,展现形象,实现校园环境更美,设施更完备,信息化水平更高,功能更完善。将干校打造成广东省工会事业靓丽的名片,广东省工会干部培训的“城市会客厅”。
2.优化天河校区布局。调整优化天河校区布局,实现教学场地、办公场地、文体活动场地连片调整、连片建设。
3.更新和添置各类培训设备。逐步更新和添置各类教学设备、培训设备、文娱设备,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与惠州巽寮湾、肇庆蓝宫、花都二疗、海员俱乐部等分基地的合作,在成熟的市县镇挂牌设置工会干部培训教学点。
(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
5.打造一批高素质的工会干部培训专职教师队伍。专项培养3至5名干校专职教师。
6.培养打造培训名师。多途径加大培养培训教学成绩突出、在社会上较有影响力的干校名师。大力引进劳动关系、社会学等专业领域人才。
7.推行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保证工会领导干部授课总课时占主体培训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
8.广泛选聘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聘请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工会系统干部、高校名师、劳模工匠、行业领军人物等担任干校授课教师,进一步丰富工会干部教育师资库。
9.进一步加大专职教师培训力度。积极搭建培训平台,通过参加工会干部院校骨干师资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优秀专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支持优质专职教师学历提升、继续教育培训和访学。实现专职教师每年参加教育培训时间累积不少于1个月。
10.建立专职教师知识更新和实践锻炼制度。将教师有序送至基层工会挂职锻炼。
11.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管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教师严守讲坛纪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内容,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强化政治站位,聚焦职责定位,突出主业主课,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服务党的工运事业发展,服务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工会干部队伍的要求。加大“主旋律”课程比重,强化理想和信念教育课程。紧跟中央精神,重点安排学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强化工会干部理论武装。
13.系统推出专业化能力培训课程。针对工会培训学员的地域、专业,开设一系列高质量的专业化能力提升课程,突出规范化建设、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劳动关系协调、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等方面培训。
14.注重课程开发,突出特色。进一步完善课程开发与更新制度。构建课程开发的联动机制,以需求为导向,加大课程开发力度,将高质量工会课程开发作为工作重点,突出工会特色、工会改革特色和广东特色;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课程开发专题研讨会,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备课会。
15.专门设置主题培训班。针对工会培训学员的入职阶段、具体需求,开设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培训班、镇街工会干部培训班、新进人员培训班、中青班、业务主题班、计划内外的定单班等。
16.加大高质量培训教材建设。出版5-10本实用性强的干校教材。
17.加大现场教学比重,进一步开拓教学基地。充分挖掘工会资源,以特色教学定位为导向加强现场教学基地的开拓,挖掘更多具有特色的现场教学基地,成熟一个挂牌一个。
(四)提升教学质量、丰富课程体验
18.分类制定工会干部培训教学大纲。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工会干部素质能力需求,分类制定工会干部培训教学大纲。
19.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将评估结果作为工作改进的重要依据。
20.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比重。大力支持和鼓励专兼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有力促进专兼职教师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
21.推行“一课多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共同分担热门课程教学任务,共同研讨教学模式,满足热门课程的培训需求。
(五)服务基层工会
22.加大校外办班力度。满足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充分利用省总的各项服务职工平台、各地市工人文化宫、各产业厅局公司的培训场所,大力建设培训分基地。
23.加大送教下基层力度。继续做好送教上门工作,进一步加大送教到企业、到基层的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升基层工会干部履职能力。
(六)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
24.加强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建设,聚焦劳动关系、职工队伍、工会工作三大核心问题,紧扣广东工会实践,总结广东工会经验。发布广东劳动争议大数据报告,打造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高水平内刊建设。建立起与现代智库研究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高规格配齐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形成理论研究、政策分析、企业咨询、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研究咨询机构。
25.加大工会图书馆建设。增设上网功能,及时丰富和更新馆藏图书、期刊、音像、文献史料以及数据库等电子资源,加大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书报资料中心建设,使中心成为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的南方资料高地。
26.出版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专著。定期出版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系列丛书1-2本,打造高质量的研究院内刊。
27.运作好“两会”。依托广东省工人运动研究会,成立并有效运作“广东省工会学研究会”,定期发布“广东省工会学研究年度课题”。
(七)形成一流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28.完善机构设置。明确校办、人事处、培训处、工教处(教研处)、服务中心、工会图书馆、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的具体职能。校办负责干校工作的部署、督办和综合服务工作;人事处负责岗位人事薪酬工作;培训处负责工会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工教处负责工会培训课程开发、专任师资队伍管理等;服务中心负责培训学员的吃住行等后勤保障工作;工会图书馆负责培训学校图书馆建设;劳动关系与工会理论研究院负责调研科学研究,为省总党组科学决策和干校教学提供服务等。配齐上述各机构班子成员。用好干校编制和建立聘用机制,配备充足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设置实习岗位,为工会干部培训提供坚实保障。
29.坚持从严治校。不断加强四风建设,强调“作风硬、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提倡“现在就办,真抓实干”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严格校规校纪,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校发展环境。
30.坚持从严治教。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教师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师德师风教育,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与课程编排规范化管理。
31.坚持从严治学。积极探索学员党建工作。强化对学员进行规范化管理,引导学员树立学员意识,建立学员学习档案,严格学员签到、请假手续,要求学员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
32.坚持依法治校。加大干校制度建设,逐步修订、完善、细化现有规章制度,建立完善的人事分配、学员管理、后勤保障、干校培训楼与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管理、财务管理(含培训费收支管理、班费管理、课酬管理)等制度、制定合理的干部绩效激励机制。
33.加大标准化建设,在任务分解和流程梳理基础上,减少非标办学。在稳定提升干校办学质量的同时,力争两年内形成干校办班的标准化工作手册,向全国干校进行推广,输出干校工作的“广东标准”。
34.加大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与工会教育培训活动有机结合,在学员报到、班务管理、课程分享、评教、档案管理等方面实现移动互联网智能化全流程管理,建立学员学籍管理与师资管理数据库,增设网上学习平台。
35.深化服务意识。优化培训楼、图书馆、食堂、文体活动室的基础功能,在具体功能设置中融入一流的服务意识,确保学员获得全面的一流培训体验。
(八)打造大培训体系
36.加强校校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强工会干校片区联系和定期交流制度,加大与外省工会优质师资、现场教学点等资源的交流力度,构建工会培训交流的平台。加强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广东省委党校、广东省内高校以及各相关培训机构的合作。推动多维度合作模式,例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互派骨干教师互相授课及教学交流、合办劳动关系及工会类相关专业等。
广东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平架沙太南路113号 电话:020-87204033 传真:020-87204033